112-2 二階醫師國考如何準備 (下):讀書時間軸|各科準備方式|考古題

by 朱思瑜

準備二階國考前,從網路上讀過許多學長姐的分享文,也獲得不少筆記資源。如今順利通過二階國考,想透過文章將備考過程及方法記錄下來,希望能對迷惘的考生有些幫助。

本系列文會分成上、下兩篇,上篇著重在考前分析及考後心得;下篇則會詳細分享我的讀書進度安排、各科準備方式,還有面對考古題的心法。


讀書時間軸

▎2 月~4 月底:

☐ 讀內科 + 整理筆記

☐ 讀完:前三本內科 FC(不含感染)

▎5 月初(OSCE 考前一週):

☐ 看到第一梯 OSCE 考好難,所以花一週加強婦產和小兒

☐ OSCE 考後出國一週

▎5 月下旬開始(五週衝刺):

W1:讀風免、血腫

W2:讀小兒、婦產

W3:

☐ 讀神內、精神、耳鼻喉

☐ 寫 + 檢討 112-1 考古(抓醫學五考點)

W4:

☐ 讀醫學五(神外、小兒外、乳外)及其他科(皮膚、眼科、麻醉)

☐ 複習內科筆記(加聽感染)

☐ 寫 111-1 & 111-2 兩回考古

W5:

☐ 檢討 111-1 & 111-2 兩回考古

☐ 複習讀過的東西


各科準備方式

在上篇文中我有提到,面對二階我的策略是努力提升醫學三和四,醫學五和六則盡量拚上及格。這不僅是在讀過許多學長姐的國考心得後所作出的取捨,也是基於我對自己拿手科別的了解。因此,滿建議大家在閱覽心得文之餘,也要思考自己相對擅長和不熟悉的科目,並且預先想好各科的複習方法,因為高機率沒時間再重讀第二次。

醫學三

☐ 多數內科:讀 FC + 小麻補充 + 整理筆記

☐ 感染:高榮影片

☐ 血腫:只讀 FC(認真讀貧血和凝血,其他讀個印象)

☐ 家醫科:考古學習法

內科是我花最多時間的一科,原因有兩個。第一是基於未來當 PGY 的考量,比起其他科目,具備足夠的內科知識是我對自己的期許,也是我認為必要的一件事。第二是內科乃醫學之根本,有好的內科底子,有助於後續知識的疊加。基於以上兩個理由,就算我在 Clerk 時期常常被內科 VS 電到燒焦,我還是會咬牙要求自己多學一點。

因為我從二月多 PGY 面試結束就開始讀,所以那時還可以很從容地配著小麻一起複習,順便做筆記。後來進到五週衝刺期,就只以看完 FC 為主而已,特別重要的章節才有再多做筆記。

我做筆記的方式是用問答法寫下我認為重要的知識點,已經內化而不會忘記的就沒有再多做筆記。因為內科比較早開始讀的緣故,寫完第一次考古沒及格嚇得我一身冷汗,最後兩週就把握睡前和零碎時間,把做好的筆記重複多看幾次。我會用灰色標示已經記得的內容,橘色標示忘記的內容。至於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做筆記?在此先不贅述,未來有機會再分享。

讀內科的時候,我吸收知識的準則仍是「這對於當一個稱職的 PGY 是否有幫助」。比如心內近幾年很愛考心雜音,但我覺得比起聽懂心雜音,會判讀心超可能比較重要,所以我就沒有強迫自己記得各種心雜音的 sign;或是像腎內那些腎因性問題,可能比較偏向腎臟專科醫師的範疇,我就沒有花太多時間理解和背誦。

醫學四

☐ 小兒:FC + 郭乃榕學姐筆記

☐ 皮膚:馬聖翔學長筆記

☐ 神內:FC + 高榮影片

☐ 精神:FC

醫學四是四份考卷中我相對守得好的,其一是我本來就對神內、精神較有興趣,這兩科總共讀三天;再加上小兒和內科的讀法其實很類似,有了內科的底子再讀小兒可以讀很快。至於皮膚則是因為從來沒跑過,我只掌握一些基本考點,像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位置剛好今年就連考兩題,分別出在小兒和皮膚科。

小兒科在過去是不推薦讀的科,但我是整本都有讀完,前後共花四天。唯一有做筆記的是小兒 CV,我過去完全沒有跑過小兒 CV,讀起來異常痛苦,雖然考出來還是不太會寫,不過偶爾可以救到醫學五。後續複習小兒有看學姐整理的表格,裡面有把考古題出過的知識點也補充進去,但我沒有地毯式背完整份表格。

神內 FC 我覺得其實寫得還行,它網羅了很多國考常出的神經科疾病,但常常只給極少的篇幅,所以一不小心會略過它,直到訂正考古時回來翻才發現居然有寫!因此除了中風、癲癇、頭痛、失智症、帕金森氏症這些熱門考點,建議大家還是要對其他疾病會有的臨床表現有點概念,比如神經反射是會增強還是消失?常見出題方式就是告訴你一個病患出現某些症狀,請你回答病患最可能罹患哪個疾病。

精神的話最近成癮和藥物題偏多,各種物質中毒及戒斷症狀我覺得沒有很好記,盡力而為。至於思覺失調、情感性和焦慮性疾患都不會考太難,小兒精神要知道最常見的 ADHD、妥瑞和自閉症。讀精神科最重要的就是把流行病學、臨床表現、診斷標準(症狀持續時間、幾歲前發病)等等記好。流病的部分給大家一些基本原則:思覺失調、雙極性疾患男女比相當;重鬱、焦慮性疾患女性較多;強迫症及三種小兒常見精神疾病則是男性較多。

醫學五

☐ 神外:高榮影片

☐ 小兒外:FC + 高榮影片

☐ 乳外:FC

☐ 其他科:考古學習法

前面提過我覺得好的內科知識可以幫助醫學五答題,而我自己考古寫下來其實除了第一次 57 分外,其他三次都有及格,因此我對醫學五僅抱持著不要來扯後腿的目標而已。

會聽神外影片是基於我本來就喜歡神經科,實習期間神外也是少數我比較認真跑的外科,再加上我覺得把神外讀好,是有助於幫忙神內、復健兩科的,基於以上理由我有看影片複習神外,但沒有重讀 FC。

同樣的想法,讀小兒外也可以達到複習兒科的效果。看影片則是比較無痛的一種方式,看完後再針對老師沒強調的地方速速翻過 FC。

至於乳外,FC 內容很少又必考,雖然讀完後我偶爾還是會答錯乳癌的治療方式,但至少良性乳房疾病、乳房檢查結果判讀及後續處置那些都是有讀有分的。

五月底裸考外科後,我有花兩天的時間認真訂正考古兼抓考點。訂正考古時,一般外是我覺得最痛苦的,但是考點也還算明確,像是肝癌的治療、胃手術過後的併發症幾乎是必讀。多發性內分泌腫瘤(MEN)近幾年也是考到翻掉,內、外兩科都愛出相關考題,有空一定要撿起來背。唾液腺腫瘤會在耳鼻喉科讀到,醫學五也頗愛考。最後還有甲狀腺癌比較特殊的年齡分期。

至於癌症分期要不要背?我考前是完全沒背,給大家參考(唯一有背的癌症分期是婦科癌症)。

醫學六

☐ 麻醉:學長姐筆記

☐ 眼科:馬聖翔學長筆記

☐ 耳鼻喉:FC + 高榮影片

☐ 婦產:FC + 郭乃榕學姐筆記

☐ 復健:考古學習法

醫學六佔比最重的是婦產,婦產科 FC 也是真的寫很好,而且未來 PGY 還是要跑婦產,基於以上理由我覺得認真讀婦產沒毛病,我大概花四天讀完。有聽過一種說法是婦癌分期可以放棄,我則是在衝刺期先記個印象,等考完第一天回家再繼續背。至於婦女泌尿就快速掃過。

耳鼻喉的話之前看學長姐分享都是說推薦讀耳科和鼻科,但我自己讀完 FC 還是不太會寫後面的題目,所以又額外找了高榮影片來看。喉科和頭頸癌的 FC 我只有大概翻過,沒有細讀。

幾次考古寫下來,由於我的醫學六和醫學五一直沒差很多的緣故,而且醫學六得分幾乎是穩定在 60 到 65 之間,所以後續我傾向鞏固已經熟讀的婦產,其他小科則仰賴臨床實習的印象,以及讀考古詳解時的記憶。不過有些熱門考點滿推薦讀起來,比如:麻醉可以把常見藥物和解毒劑看過,尤其 Ketamine 這麼特別的藥絕對不要忘記,還有困難插管 LEMON 也是必背;復健主要仰賴神經科知識;至於眼科我只有加減看學長的筆記,這部分的分數就留給卷哥卷姐去守護吧。


考古題

最後來講一下考古題。過去我是很不喜歡寫和訂正考古的人,分析過後發現是我的心態不太正確,如果你和我有一樣的狀況,認為比起訂正考古更想把時間放在多刷幾次讀過的東西,相信接下來的分享會讓你很有共鳴。

附上三次考古成績及測驗日期:

  • 112-1 (05/31):55 + 73 + 57 + 61 = 246
  • 111-2 (06/08):69 + 75 + 68 + 63 = 275
  • 111-1 (06/10):65 + 70 + 63 + 65 = 263

從考古題抓考點的重要性

這次考完論壇上也有在討論考古學習法是否已經無效,我自己是認為本來就不太可能只靠寫考古考過二階。但在一邊讀書複習臨床所學的狀況下,考古題還是能幫助抓到不少考點。

我以前會覺得自己連先前讀過的東西都狂忘記,還從考古題抓更多考點來背,只是本末倒置。但經過這次我才發現:正因為自己讀書會有盲點(例如:不覺得這是重要到需要背起來的知識),才需要考古題來修正讀書的方向,同時記下最關鍵的東西。

簡言之,把握零碎時間快速重看當然是可以的,但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刷完 FC 而忽略考古題的重要性。

練習拆解題目,推敲答案

二階國考多數不是那種一翻兩瞪眼的題目,大部分會給四個敘述,要考生選出最正確或最錯誤的選項,因此需要綜合讀進去的知識和平時累積的臨床直覺作答。

好消息是,命題老師在出題上也常常放水,比如用超級武斷的語氣說:這時「就應該怎麼做」或「絕對不能怎麼做」。寫過幾回考古後,大概就能訓練出一雙火眼金睛,學會從這些細節中推敲出答案,而這樣的能力並非把書讀熟就可以培養出來的。

學著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保持心態穩定

根據我個人統計,每份考卷很有把握的題目大概是一半。在這種情況下,能夠保持處變不驚是一種能力,同時也是可以在考前透過寫考古題慢慢習慣的。

尤其,如果是選擇每科考完就看成績的人,更要練習不被前一張考卷的表現影響。多數人越接近國考,會越受到考古寫完的分數影響,罔論是考試當下。

所以,即便面對完全沒有頭緒的題目,也建議大家平時就可以練習耐著性子慢慢作答,降低考試當天心態炸裂的風險。

祝福各位學弟妹都能順利通過二階國考!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