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-2 一階醫師國考如何準備?平庸型玩家的通過指南:事前準備|進度安排|各科教材

by 朱思瑜
Published: Last Updated on

下筆撰寫本文前其實有些猶豫,其一是由於今年暑考受疫情影響而延期,深怕準備時數上的差異,恐使本次心得不具代表性;其二則是因為聽聞太多學霸令人望塵莫及的分數,反觀自己考得十分普通,深怕誤人子弟 XD。但轉念一想,縱然醫學系有許多天才型玩家,應該還是有不少像我一樣資質駑鈍的普通人(吧)?

先說結論,我參加的是 110 年暑考,考前給自己訂的目標是 80 + 60 分;申覆後實際得分是 74 + 71 = 145。

本篇文章會分成「事前準備」、「讀書進度安排」和「各科推薦教材及讀法」三部分,考量各校的課程設計、個人實力和目標有所異同,還請讀者們視情況斟酌服用。


事前準備

正所謂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」,面對一階國考這種內容廣泛且絕對讀不完的考試,在開始一頭栽入書堆之前,我認為做好「知己」和「知彼」是很重要的。

知己:分析自我戰力

醫學系有天才學霸、也有菜逼八學渣;面對國考有人力拚第一頁、也有人求過就好;有些人擅長短期記憶、也有些人習慣穩扎穩打。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準備國考的方式,重點在於它是否適合自己。因此,強烈建議學弟妹在閱覽前人的心得文之餘,花些時間好好分析自我戰力,才能歸結出最適合自己的備考方式。

以我自己為例:

  • 成績:大學前三年沒有太認真讀書,成績約在中段班;大四時浪子回頭,有認真念學校模組兼顧成績(但也只是中上)。個人淺見是大四認真念模組對國考有一定幫助,文中我也會穿插中山醫模組課程和國考的搭配讀法
  • 對國考要求:不求高分,但求穩過
  • 讀書習慣/記憶力/心理素質:本身習慣拉長戰線、及早開始讀,除了因為我需要重複多刷幾次才記得住之外,由於我的心理素質偏差,如果進度落後容易會緊張焦慮;再加上體力不太好、極度需要睡眠,很早就認清自己不可能熬夜爆讀衝刺(早起更不可能)

知彼:摸清敵人底細

了解自己的戰力水平後,接下來就要摸清楚敵人的底細,知道國考中哪幾科比較值得投資時間;同時綜合考量自己對該科的熟悉度和信心水準,從而選擇教材、制定讀書計畫。

先來認識一下國考的測驗內容和配分:

醫學一:解剖31+胚胎5+組織10/生理27/生化27

醫學二:微生物17/免疫11/寄生蟲7/公衛15/藥理25/病理25

可以發現:醫學一較著重在系統化的理解(例如機轉或代謝途徑),答題上不那麼直觀、但有推理的空間;而醫學二則偏向純粹背誦(例如微生物對應的疾病、藥物用途和副作用),題目多屬於有背有分、沒背送你下去領便當型。

這麼說並不表示醫學一能純靠理解、無須背誦;或是醫學二就沒有系統化記憶、推理的空間。以上僅為我針對國考科目屬性的簡易分類,相信大家都知道醫學系考試向來背多分。

接下來是我對各科的不負責任小分析,可作為日後時間分配和科目之間取捨的依據:

▎醫學一:

1. 解剖、胚胎、組織:有老趙大腿可以抱,投注時間長但還算有成果

2. 生理:是一切科目的基礎,且偏向理解,相對好拿分

3. 生化:雖然有點陌生,但題目通常不太刁難,有讀有分

▎醫學二:

1. 微生物:範圍太廣,先求掌握好基本的菌種,剩下送它

2. 免疫:醫學二中相對有系統的一科,必須好好掌握

3. 寄生蟲:同微生物,先求掌握好基本的蟲蟲,剩下送它

4. 公衛:道德、運氣加上一點知識的綜合考驗,考前快速讀過

5. 藥理:模組有跟著背,且題目不算太偏,可以認真讀

6. 病理:聽說投報率很低,加上我也沒時間了,果斷放棄


讀書進度安排

做完對自己與國考的初步分析後,接下來便要著手安排讀書進度,以下詳述我如何制定計畫。

什麼時候開始?和學校進度如何調配?

有聽聞部分同學會在四上就開始讀國考,而我身邊朋友大多是從寒假開始,我也不例外。以中山醫而言,我覺得四上可以專心讀模組就好,尤其在基礎學科上(胚胎、生理、藥理,病理自行斟酌)多下點功夫,讀國考時會感謝當初認真的自己。

真的想提前開跑的人,除了先聽老趙解剖影片外,我會建議在讀模組生理時搭配何宣的課本、題庫複習。有些生理老師喜歡出歷屆國考題,幸運的話有機會矇到幾題(但我四下才做這件事,四上就跟著上課進度而已)。

至於四下,相比很多同學只花三、四天準備模組(中山醫四下的考試通常不太刁難),前期我仍有抓約莫一週的時間讀進度,也就是以一週念學校進度、一週複習國考的模式進行。呼應到前面所言,我認為確立好自己對於國考的目標滿重要的,因為這關乎到你要如何分配讀進度和國考的時間。

講真的,其實國考就是 120 分及格就好,但四下的考試不僅會影響在校成績,課程對未來進臨床也有些許幫助;不過反過來說,也聽過一些因為想兼顧成績而國考意外落馬的案例,所以奉勸大家還是要審慎評估自己的狀況,不要太勉強自己。

每科讀多久?該先讀什麼?

以下是我在制定讀書計畫時所遵照的大原則:

  1. 先確定哪些科目是要地毯式複習;哪些則是盡量衝高分就好?像我抓 80 + 60 分,即表示我預計在醫學一上花較多心力
  2. 確定各科教材及複習方式。比如一刷聽影片、二刷讀 FC,同時預估聽完影片或讀完課本所需的時間
  3. 根據科目屬性來安排複習次序。我的作法是先讀偏理解的醫學一,後半段再衝刺偏記憶的醫學二

綜合以上,我所制定出的進度表長這樣:

考古題何時開始寫?要寫幾回?

常聽聞寫考古對於掌握出題方向很有幫助,不過我本身並不習慣考古導向的學習法,比起透過檢討考古來抓重點,我還是喜歡先熟讀手上教材,畢竟到考前一、兩週我有好幾科都還沒三刷完 XD。

如果是想透過考古題來抓重點複習的人,我會建議在國考前兩週就開始寫,其一是檢討考古題相當耗時間;其二是如果壓到最後一週才寫,結果測出來成績不理想,反而會搞得自己很緊張!

至於要寫幾回就見仁見智,我覺得練最新的兩、三年(四到六份)就差不多,畢竟舊的題目 FC 等教材都會收錄,測出來的得分參考價值也不高。


各科推薦教材及讀法

談完大原則後,接下來將分別說明各科推薦教材和建議讀法,也附上我的成績供參考。再次重申我的方法一定不是最好的,各位斟酌服用即可,尤其是力拚第一頁的學霸麻煩另請高明 XD

① 解剖 19/31 + 胚胎 4/5 + 組織 8/10

教材:

☐ 趙俊彥課本+題庫+影片 (2014)

☐ 奕翔解剖筆記 (國防醫)

☐ 啟育神解 (中山醫)

讀法:

☐ 一刷:老趙影片配奕翔圖譜;啟育影片配共筆

☐ 二刷:讀奕翔圖譜、老趙課本+寫題庫;讀啟育神解共筆

☐ 三刷:複習奕翔圖譜

從配分即可發現,廣義的解剖就佔了國考近四分之一的分數。準備上除了有老趙神一般的教學影片、國防醫學長精美的圖譜外,也因過去曾受大體解剖荼毒,相對印象深刻,所以解剖絕對是值得好好投資(且放掉不讀會很不安心)的科目!

一刷影片的部分,我以一天兩部的速度在寒假期間看完,五月中開始二刷老趙課本、寫題庫。二刷所耗費的時間比我預想的還要久,但其實最後三刷也只來得及複習圖譜有出現的內容,回想起來也許當時可以斟酌放過一些小細節(反正最後也不會記得 QQ)。

大家可能有聽聞近年國考有刻意避開老趙的趨勢,個人看法是 110 年寒考和暑考都有稍微回到老趙的範圍內,以「抓大放小」原則來說老趙還是首選。解剖其實是一科花了很多時間也不見得能守好的科目(例如我本人的解剖成績根本就是對不住老趙),換作其他科目亦然。要提醒學弟妹的是: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認為在這科花了很多時間就該拿到幾分,否則考試當下若面臨你很有把握的科目、出題卻異常困難時,會心態原地炸裂。

另外,神解的部分因聽說老趙有諸多錯誤,所以我選擇直接重讀中山醫的共筆(啟育大神!)。強烈建議神解選一套教材讀就好,讀太多會把你弄得亂七八糟。

胚胎的話,我在七月中有把舊版的老趙胚胎影片拿出來聽當二刷(五部而已),有了之前寒假一刷的印象讀起來很快(順便可以複習組織,滿事半功倍的)。面對胚胎較沒有像念解剖和組織那麼仔細,沒時間時通常建議把咽弓、男女發育比較背一背,撿一分是一分。

至於組織,剛開始讀會覺得未免太雜、很難記(如上皮型態的比較等等),但其實國考組織出題向來偏友善,比起解剖算好拿分,且和生理搭配著念也有相輔相成的效果。我覺得把圖譜有出現的內容牢牢記住,就可以掌握得不錯。

② 生理 20/27

教材:

☐ 何宣課本+題庫+影片 (2016)

讀法:

☐ 一刷:何宣影片配課本

☐ 二刷:讀何宣課本+寫題庫

☐ 三刷:挑章節複習何宣課本

生理可謂一切科目的基礎,如果放棄生理可能就沒剩多少東西好掌握了!寒假聽完解剖後我就接著聽何宣生理影片,視影片長短一天約兩到四部。目前影片已經出到 2020 版,據說新版本比較能和課本搭配,所以會建議聽最新的!

二刷的部分,我一邊跟著四下模組進度(消化、腎泌、生殖、血腫)讀課本、寫題庫;其餘章節則是搭配組織一起複習。相較其他科我覺得生理比較可以分散讀、不需一氣呵成,進度安排上較彈性。

衝刺期因時間的關係,三刷我只有挑章節複習。整體而言,我覺得讀何宣可以掌握到一定的分數,尤其何宣的課本會依據國考題作補充,雖然外界對於要不要聽何宣影片各有說法,我個人還是滿推薦的。

③ 生化 23/27

教材:

☐ M56莊oo生化講義 (中國醫)

☐ 凌雲生化複習班 (中山醫)

☐ 合記Winner生化

讀法:

☐ 一刷:凌雲生化複習班影片配ppt

☐ 二刷:讀中國醫生化講義+合記寫題目

☐ 三刷:複習中國醫生化講義

先說,我覺得生化是我走最多冤枉路的一科。四月時一刷花了約十天才聽完凌雲的複習班影片,因為只有 ppt 的緣故,讀起來其實很不順手;加上我有排版強迫症,用電腦整理筆記在 ppt 上著實花費我不少時間。雖然事後滿多同學有提到老師精準猜題,但如果重來我可能不會聽影片就是了(老師抱歉 QQ)。

六月二刷時我讀的是中國醫的生化講義,搭配合記小綠本寫題目。不得不讚嘆中國醫這本真的很神!尤其拿來和小綠比對……我實在不知道如果只靠小綠要怎麼守生化分數。

舉一個實例說明中國醫這本有多厲害:我曾經寫考古時遇過一題詳解說「這題連考 17x 分的學霸都錯,太冷門可以放棄」的題目,但在這本講義裡都找得到答案,而且整本才 170 頁左右,讀起來不會很花時間,真心大推!

衝刺期則是快速再把整本中國醫講義翻過一次,連同認真檢討考古題。我覺得生化考古題相對其他科算滿值得投資的,同一組題目和選項常常間隔年度出現,如果最後來不及檢討全部的考古題,可考慮投資在生化!

④ 微生物 15/17

教材:

☐ FC微生物學

☐ 微生物表格 (北醫)

讀法:

☐ 一刷:讀FC

☐ 二刷:背北醫微生物表格

☐ 三刷:繼續狂背表格

中山醫是在二下的時候上微生物學,相信一定不只我在當時全力爆讀組織、大大荒廢微生物。有鑑於我對微生物的記憶將近空白,從一開始我就只打算把最基本的菌種掌握好,以免因小失大。

微生物又包含細菌、病毒和真菌三大主題,110 年暑考的配分狀況是細菌 9 題、病毒 7 題、黴菌 1 題。CP 值而言我認為病毒 > 細菌 > 黴菌,病毒相較細菌較常見也好記,適合熟讀;細菌的種類和特徵多且雜,需花費較多心力;至於真菌每年通常只會出現一、兩題,我選擇跳過不讀。

起初我計畫聽小美的影片當一刷,但在聽完小美免疫後,實在覺得不太對我胃口(而且講義編排也很雜亂 QQ)。當時看過滿多心得文都說自己只有聽完小美免疫,加上考量到微生物著重在記憶,於是我便果斷棄追,改以快速掃過 FC 當一刷。

七月時二刷我用的是北醫朋朋整理的超強表格,我很推薦這個表格的原因在於它是按照 FC 的順序和內容整理而成,一刷所留下的印象不須砍掉重練,很適合表格位置記憶法(我自己亂掰的名詞,就是依據表格位置來記憶相關內容)。

三刷則是繼續把表格背到滾瓜爛熟,務必抱持著「你已經只讀 FC 了,如果國考出現 FC 範圍內的題目就一定要答對」的覺悟狂 K 猛背!從去年就有聽說醫學二有越來越好拿分的趨勢,縱然考試當下沒有十足把握,但透過刪去法多少能推出正確答案。

⑤ 免疫 8/11

教材:

☐ 小美講義+影片 (2016)

☐ FC免疫學

讀法:

☐ 一刷:小美影片配講義

☐ 二刷:讀FC+寫題庫,配一點小美講義

☐ 三刷:複習FC

免疫是醫學二中相對有系統、不純靠死記硬背的科目,且在四上才剛經歷免感模組的摧殘,對它還算熟悉。三月聽完生理影片後,我就接著聽小美的免疫影片當一刷(只有十幾部而已,加上小美廢話很多,很快就聽完了)。

二、三刷我都是讀 FC,搭配一刷時手抄的小美筆記(沒有重讀整本小美講義)。之前學長姐有提到單靠小美和 FC 可能不夠應付國考,建議可以拿四上免感共筆做補充;但礙於時間有限,我最後只有針對不太理解的地方回去翻共筆。

雖說免疫還是有許多惱人的 cell marker 或 cytokine 需要記憶、區分,但相對醫學二其他科目而言,免疫的國考出題方向較為中規中矩,不太刁鑽或超出範圍太多,值得投資時間好好細讀。

⑥ 寄生蟲 7/7

教材:

☐ FC寄生蟲學

☐ 寄生蟲表格 (北醫)

讀法:

☐ 一刷:讀FC

☐ 二刷:背北醫寄生蟲表格

☐ 三刷:繼續狂背表格

寄生蟲的讀法和微生物滿像的,都是先從菌種或蟲蟲的名稱下手,然後記憶它所屬的類別(按照 FC 架構即可),再往下背誦其他細節,如生活史、宿主、造成疾病等等。因此在準備上,我一樣以 FC 當作一刷,七月二、三刷時再抱起北醫朋朋的大腿,狂背表格。

誠如前面所言,我對微生物和寄生蟲一向抱持著「掌握 FC 內容就好」的態度,很幸運今年這兩科的出題相對友善,反倒是認真熟讀的藥理考超級偏 QQ。寫考古題時也常遇到這種狀況:很有把握的科目卻錯得亂七八糟、沒什麼準備的科目卻意外都會寫。因此保持平常心,相信自己的知識量有能力作答是唯一能做的事,畢竟我們永遠無法預測今年會在哪一科下馬威,不要自亂陣腳才是真的。

⑦ 公衛 10/15

教材:

☐ 合記Winner生統與公衛

讀法:

☐ 一刷:四下家醫模組

☐ 二刷:讀合記 (只念流病、生統、公衛)

公衛的題目分為「簡單到不用讀」和「難到讀了也沒用」兩種,所以我只有在七月衝刺期大略翻過合記兼寫題庫,撿一分算一分的心態佛系讀。

中山醫四下最後一個模組是家醫模組,雖然到那時相信大家已經無心在模組上,不過我覺得認真讀家醫模組對國考還是有很大的幫助,對流病和生統會有更好的掌握(至於醫事法規就直接送它吧)。

⑧ 藥理 18/25

教材:

☐ FC藥理學

☐ 國考藥訣v1.6 (國防醫)

☐ 藥理表格 (高醫)

讀法:

☐ 一刷:國考藥訣+讀FC

☐ 二刷:背高醫藥理表格

☐ 三刷:繼續狂背表格

藥理是我在醫學二中投資最多時間的一科,原以為自己模組都有乖乖背,應該不會太難才對,殊不知腦中的藥理知識每天都以光速在流逝(嘆),奉勸大家面對藥理要有日積月累、長期抗戰的準備。我認為藥理的讀法很像微生物和寄生蟲,可以依靠表格位置記憶法,再搭配從各處道聽塗說來的口訣幫助記憶,比起純粹死記硬背容易多了。

雖說表格位置記憶和口訣是破解藥理的不二法門,弄清楚藥物機轉還是很重要的!一刷時我搭配生理一起複習,讀 FC 的同時整理每一個藥物的口訣在表格上(不誇張,我幾乎每一個都有想口訣),方便二刷快速複習。

不過我在藥理上也走了些冤枉路,因為以前讀模組有做藥理筆記的緣故,加上我一刷用的是國防醫出版的藥理表格,連同 FC 就有三種教材,每種教材的藥物排版順序又都不一樣,非常不適合表格位置記憶法!所以我後來就轉而使用高醫的藥理表格,它和 FC 的架構較為類似,之後就以高醫表格為主進行複習。

談到今年國考藥理真的只有欲哭無淚四字 QQ,印象中當下我很確定答案的題目寥寥無幾,好幾題考的藥名連看都沒看過(絕對不是我忘記了嗚嗚),只能說面對無論是有準備或沒準備的科目,盡力就好。

⑨ 病理 13/25

教材:

☐ 一顆對病理虔誠而尊敬的心

讀法:

☐ 多做好事,燒香拜佛

大放生 no doubt,不過為了展示我對病理的誠心敬意,四下病理我都有聽串流大略讀過,期望獲得上天眷顧提升猜答率(多卑微)。

寫考古題我也完全沒檢討病理,因為到考前只會發現還要再回去複習其他當初讀很熟的東西,根本騰不出腦容量塞更多新知識,不如就相信自己的直覺吧!


後記:一些國考心法

從考完國考到現在也過三個月了,回想起上半年的苦讀生活仍心有餘悸,無數失眠的夜晚、崩潰的日常,由衷感謝當時給予我心理支持的家人朋友,沒有你們我真的會在考前就先心態炸裂(要多草莓)。

以下分享一些當時給我很大幫助的國考心法,希望能給正在為國考煩惱的學弟妹一些鼓勵:

記得多不如忘得少

讀國考就像用雙手捧著一把沙,在你不斷抓進新東西的同時,讀過的卻同時從指縫中慢慢流逝。國考只要 120 分過就好,千萬不要因小失大;不要因為別人讀了什麼、謠傳什麼會考就盲目跑去讀,穩穩跟著自己訂的讀書進度就好,面對國考絕對是「記得多不如忘得少」。

全世界只有你不相信自己會過

國考會不會過和在校成績真的沒有相關性,即便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,只要預留充足的時間,制定好完善的讀書計畫並按部就班執行,一定還是有機會順利 pass,最怕的是自亂陣腳、提早放棄。要記得擁有國考資格的各位都是能擠進醫學系窄門的佼佼者,全世界只有你不相信自己會過而已!

沒有一次過真的沒關係

國考 120 分有過就好;沒有一次過就再考第二次就好!通過國考絕對比考進醫學系容易,因為你不需要跟別人比較,你只要戰勝那個害怕失敗(以及很久沒有為大考努力)的自己。準備國考最忌諱心態炸裂,如果把自己逼得太緊,認為這是一場決定你未來走向的考試,勢必會因此患得患失,反而不能拿出實力。所以無論是考前害怕沒有一次過的你;或是考完了卻沒有通過的你,記得放寬心,沒有一次過真的沒關係,盡力就好,最多就是再試一次而已。

最後,祝福各位學弟妹都能順利通過一階國考,如果需要任何資源或協助,都歡迎聯繫我。

You may also like